广湛高铁大牛证券
是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网中
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
重要组成部分
正线全长401公里
设计时速350公里
目前
广湛高铁正在火热建设中
近日,在广湛高铁第四标段,分布着许多施工人员,肇庆信号水电段广湛介入施工小组也在其中。
朝着新兴南站大里程方向,广湛高铁信号介入组成员崔翔峰和朱健智正在对新兴南站贯通地线、相思山隧道电缆槽道进行细致地检查。今年26岁崔翔峰入路已经4年,2023年12月就开始参与广湛介入施工前期准备工作。
“等到广湛新线一开通,我也是这儿的‘元老’了!”少年热忱并非空劲头,崔翔峰是广湛高铁介入最早的一批人,他辗转了几个标段参与施工验收,从懵懂的“萌新”逐渐成长为介入组技术骨干。
“我们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‘找茬’,确保隐蔽工程万无一失。”崔翔峰介绍。他的手机里存满了各种电子版图册、技术标准等资料。
“干活时遇到一些不太明白的知识点,我都会记下,下班回去就找文件来学习。”工作中,崔翔峰已成为工友眼中可靠的搭档。
面对前期隐蔽工程和复杂外部环境,为了后期验收工作更好地开展,介入组制定徒步巡视全线的计划。崔翔峰和朱健智每路过一个电缆井、电缆槽道接口处,都要检查5至10分钟,确保隐患问题一个不漏。
“这里有一处新修电缆井未预留接地端子,记下来督促施工单位抓紧整改。这已经是我们今天发现的第2处隐患。”崔翔峰说。
“新线介入遇到的问题在既有线是很难碰到的。参与提前介入工作虽然很苦,能学到不少东西,每天都有新的收获。”青工朱健智一边检查一边说。3月初朱健智刚接到广湛高铁增补人员的紧急任务大牛证券,第二天便背着行李赶来现场报到。
进入相思山隧道,细密的粉尘扑面而来。工作人员进去干活,都要戴上口罩。灰尘弥漫的隧道里没有照明条件,他们丝毫不放松验收标准,顶着头灯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,严把工程质量关。
此时,“信号黄”与“水电蓝”不期而遇,水电介入组成员余扬灏正对电力电缆放置情况进行检查。他俯身用手小心翼翼地摸着电力电缆,检查是否损伤。
肇庆信号水电段负责广湛全线401公里的信号、水电工程介入和验收工作,来自管内各车间的87名干部职工,分为10个信号介入小组、8个水电介入小组,对施工质量同步开展检查、监督。
“电缆在敷设中容易出现过度扭绞、外皮损伤等情况,要格外注意检查。”隧道内伸手不见五指,照明仅靠一盏头灯,很难看清电缆的情况。余扬灏边用头灯照明,边用手摸着新放的电缆来来回回走了3公里,通过徒手检查的方式检查电缆外皮是否受损。
在隧道施工,只有中午才出隧道透透气,线路旁席地而坐,吃着盒饭,一顿简单的午饭就算是解决了。大山里的景色怡人,介入组成员却无暇欣赏,工程进度催人,午饭后来不及多加休息,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。
今年35岁的邹荣德是第四标段的组长,大家都亲切称他为“德哥”。邹荣德是经验丰富的老工长,参加过佛肇城际、江湛铁路介入施工。如今来到广湛新线建设现场,他干起介入施工验收工作得心应手。
当天邹荣德的任务是监督施工单位敷设信号电缆。为了保证施工进度,他们开启“白+黑”作业模式。“有时晚上也要放电缆,一天日行3万步早已不在话下。”邹荣德说。参加介入施工1个多月,“德哥”已经晒成了“包公”。挽起袖子,手腕和手臂印着一条黑白鲜明的分割线。
15时许,线路上烈日当头,火辣辣的太阳晒的人直发晕。在广湛高铁第六标段阳西DK253公里210米至DK253公里310米区间,3名水电介入人员蔡定举、李特、杨国伟,正在制作贯通电缆中间头附件。
中间头附件制作工序复杂且耗时长,电缆单芯三个为一组,需将电缆接头一层层剥开,再进行一层一层熔接,熔完一层需冷却后,检查接头熔合情况,再重复相同操作,直至整根电缆熔接完成。
“我们制作一组中间头,一般需要4至5个小时,一天下来最多能做2至3组。”水电介入成员蔡定举一边制作一边说。
2012年入路的蔡定举,因生产组织变革曾经转岗到信号工,又因新线建设需要,再回到电力岗位,哪里需要就“钉”在哪里。2024年3月,刚转岗回电力专业,蔡定举就在段技术比武中获得职工组电力线路工项目全能第一。
当暮色漫过轨排,发电机停止轰鸣,最后一个中间头附件制作也已完成。蔡定举和工友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,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“今天又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,离新线开通又近了一步。”蔡定举欣慰地说。
“山里都是泥巴路,蜿蜒曲折,几乎没有会车之处,晚上开车真考验技术。”返程时,介入组成员互相之间打趣道。
广湛高铁贯穿广东西南部,沿途环境溶洞广布,多的是盘山路。在深山中摸爬滚打,已经成为介入组成员的家常便饭。
回到暂住的项目部后,介入组成员们简单用过晚饭,就开始对当日检查出的问题录入、梳理和汇总,连夜反馈给施工单位整改,并作为后续静态验收的重要依据。
从一片荒芜到线路初成
从黄沙泥土到铁路延伸
400多公里的线路上
洒满了广湛介入组成员们
火热的青春和汗水
为他们点赞!
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
文图:记者 严冬 通讯员 刘子寒
编辑:叶楷
审核:赵岳
监制:曾佳梅
雏形已现!这座市中心的新建高铁站与地铁相连
争分夺秒!“黄金时间”抢救患病旅客
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